导语:今年年初,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《“十四五”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》,提出到2025年,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。湖北省今年10月印发《湖北省应对气候变化“十四五”规划》,提出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要达到200万千瓦。为何在新能源时代都在布局“新型储能”技术?新型储能在新能源时代究竟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?
我国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近些年获得了爆发式增长,2021年,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.48万亿千瓦时,占全部发电量的29.7%,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断提高。水电、风电、太阳能发电装机均超过3亿千瓦,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。
虽然如此,但是在不少地方还是出现严重的“弃光、弃风”现象,此时,电力的合理储存便是关键,既可以避免能源的不必要浪费,又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调配。尽管我国的储能装机规模世界第一,但是储能与新能源装机规模的比例却不到7%,而其他国家和地区却达到15.8%,因此我国在储能方面大有可为。
储能主要分为传统储能和新型储能,传统储能的最主要储能方式为抽水储能,属于机械储能的范畴。此外,还包括传统的压缩空气储能,这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,使用寿命大概30年,但转换效率低,仅为50%,并且选址要求较高。
新型储能可简单定义为传统储能以外的储能方式,以化学储能为主,但也包含一些物理储能。具体来讲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:新型锂离子电池、液流电池、飞轮、压缩空气、氢(氨)储能、热(冷)储能等。
综合来讲,抽水储能技术成熟、容量大、成本低,但受自然条件约束较大,建设周期长。新型储能调节能力强、选址灵活、周期短,但是前期投入较大,技术要求较高。
虽然传统储能具备一定的优势,但是国家仍大力支持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,新型储能方式众多,但是最后可能会形成“谁行谁上”的结果。
风电、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较大,受到的限制较多,虽然我国的新能源发电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,但是截至2021年,我国新能源发电占比却只有11%左右。所以,为了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发电的占比,与之配套的储能技术便是重中之重了。只有当新型储能系统的成本越来越低、部署越来越灵活的时候,新能源发电才算真正意义上的普及。
根据能源智囊团Ember的一份报告,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的增长满足了2022年上半年超过四分之三的需求增长,而水力发电满足了其余的需求,防止了化石发电可能的4%的增长,避免了400亿美元的燃料成本和2.3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。在中国,仅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的增长就满足了其电力需求增长的92%;在美国,这一比例为81%,而在印度,这一比例为23%。
扎实推进储能技术的长足发展可以为我国实现“双碳”目标奠定基础,对于已经到来的新能源时代将是重中之重。
2022-12-12 11:47
行业资讯
adm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