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大领域全面布局,鹏辉能源:储能聚势前行,

1. 鹏辉能源:三大领域全面布局,发力储能盈利有望持续向上

 

 

1.1. 深耕锂电二十年,发力储能新增量

 

 

公司发家于消费电子,重心逐步聚焦储能领域。

 

 

公司成立于2001年,是国内最早开始生产和研发锂电池的企业之一,在完成对传统数码消费类电池的宽泛覆盖之后,全面进军动力电池系统及配套交流直流充电桩、户用储能系统、大型离并网式储能系统以及电池原材料回收等领域。

 

 

2004年公司率先成功开发 Li-FeS2 电池,填补国内产业空白;2013年公司成立控股子公司珠海冠力,锂锰电池产量大幅增加;2015年公司创业板上市,同时开始布局储能业务;2018 年公司并购佛山实达,建立江苏工业园;2019年公司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国内第六,建立柳州工业园;2020年公司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排名前 10;2021年公司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二,常州一期投产、二期启动;2022年柳州鹏辉智慧储能及动力电池项目基地开工。

 

 

公司股权结构相对稳定,实际控制人夏信德持有 31.07%股份。

 

 

截至 2022 年 Q3 末,夏信德持有公司 29.20%股份,为实际控制人,其兄夏仁德持有公司5.72%的股份。公司主要全资子公司有:河南鹏辉、珠海鹏辉、鹏辉新能源,常州鹏辉,衢州鹏辉、绿圆鑫能汽车租赁和柳州鹏辉;主要控股子公司有:广州耐时,珠海冠力,耐可赛株式会社,实达科技,骐鑫汽车和天辉锂电。

 

 

董事长技术背景深厚,管理层兼具产业背景,聘任前美的高管推行战略转变。

 

 

公司董事长夏信德,1988 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电化学专业,之后担任广州虎头电池厂研究所(“555”电池研究所)副所长,积累了超过 30 年的电池研发经验,是电池领域的技术专家。2020 年公司聘任前美的高管甄少强先生为公司执行总裁,其管理经验丰富,带领公司各板块业务由长尾客户转向头部客户供货战略,近年尤其着力发力储能领域。

 

 

1.2. 产品应用广泛,储能+动力+消费三大领域均有布局

 

 

公司产品布局应用广泛,储能各领域全覆盖,动力主要应用于中低端车型。

 

 

储能方面,公司产品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,可应用于户储、大储、便携式、通信备电等细分领域,目前钠电池仍处于研发试验阶段;

 

 

动力方面,公司产品包括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,主要应用于中低端车型和轻型动力(二轮车、换电等)领域;

 

 

消费方面,公司产品包括锂原电池、镍氢电池等,主要应用于电动玩具、移动照明、视听设备相关配套产品、数码相机、电子安防设备、智能仪表等领域;

 

 

我们测算2021年消费、储能、动力电池(含轻型动力)和其他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34%/31%/27%/8%。

 

 

1.3. 营收逐年增长,发力储能盈利能力逐步改善

 

 

2019 年计提大量坏账短暂影响盈利,近年发力储能营收稳健向上。

 

 

2021 年公司实现营收 56.93 亿元,同比增长 56%;归母净利润为 1.82 亿元,同比增长 243%。2022 年 Q1- 3公司实现营收 65.02 亿元,同比增长 67%;归母净利润为 4.43 亿元,同比大增 170%。

 

 

2021年公司提出“做好产品、高效运营、成就客户”三大战略举措,致力于实现“351”战略目标(在 3-5 年内达到营收百亿)。

 

 

2022年公司进一步升级“351”战略:“未来三到五年,成为行业头部客户优秀供应商,跨越三百亿营收,成为一流储能电池供应商”。

 

 

公司盈利能力处于行业中游,产品结构变化推动毛利提升。

 

 

公司的锂电业务毛利率中枢基本维持在 20%,2021 年及以前低于宁德时代、亿纬锂能、国轩高科等头部电池厂商,高于欣旺达等二线厂商,盈利能力处于行业中游水平;2022 年 H1 公司受益于产品结构改善,锂电板块毛利率为 16.64%,高于同业可比公司。

 

 

2022 年 Q1-3 公司销售毛利率、净利率分别为 19%、7%,同比+2.4pct/+2.7pct,毛利率提升主要由于公司户储销量增加、亏损订单减少,叠加良率与自动化程度提高,销售价格提高所致。

 

 

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海外毛利率显著较高。

 

 

分地区来看,公司营收主要来自于中国大陆地区,近年维持在 85-90%左右水平。毛利率层面,2021 年公司中国大陆地区毛利率为 15%,同比-2pct;2022 年 H1 大陆地区毛利率为 17%,同比-1pct,源于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产品售价下降。中国港澳台及海外地区毛利率显著高于中国大陆,2021 年与 2022 年 H1 毛利率均为 23%。

 

 

期间费用控制良好,营运能力显著提升。

 

 

公司总体费用管控良好,规模效应驱动下 费用率同比显著下降,同时受益于 ToB 销售模式,销售费用率水平较低。2022Q1-3 公司期间费用率 10%,同环比-1.2/+0.1pct,处于行业较低水平。

 

 

其中,2022Q1-3 公司销售费用率 3%,同比增加 0.4pct;管理费用率(含研发费用)7%,同比减少 0.5pct,财务费用率-0.05%,同比减少 1pct;研发费用率为 4.5%,同比增加 0.6pct,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6-7%。

 

 

公司营运能力显著提升,2021 年公司存货周转率与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 3.85 次、3.30 次,较 2020 年提升 0.46、1.06 次,运营效率提高。

 

 

2. 储能:聚势前行,开启万亿蓝海新篇章

 

 

2.1. 储能行业:经济性拐点已至,市场迎来全面迸发

 

 

经济性拐点已至,储能市场迎来迸发。

 

 

2021 年储能系统成本降至 1.5 元/Wh 左右,是储能经济性拐点,电化学储能装机持续增长,2021 年全球新增电化学储能10GW/22GWh,同比+105%(装机容量,下同),主要得益于美国(新增 4GW/10.9GWh,同比+341%)和中国(新增 2.5GW/4.6GWh,同比+88%)储能市场的爆发。

 

 

截至 2021 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 26.9GW/55.4GWh,同比+66%。分结构来看,2021 年全球新增电化学储能项目在大型储能(可再生能源并网+调峰)的装机占比最大,达到 57%,分布式储能(户用+工商业)装机占比 25%,辅助服务装机占比升至 18%。核心市场是户储和大储。

 

 

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持续高增,我们预计 2021-2025 年 CAGR 超 80%。

 

 

2021 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 60GWh,其中国内、海外占比分别为 32%/68%,我们预计 2022 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 122GWh,同增 104%,其中国内 33GWh(同增 28%)、海外(同增 116%)。

 

 

远期看,我们预计 2025 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超过 640GWh,2021-2025 年 CAGR 超 80%。

 

 

全球储能电芯中国厂商出货领先,鹏辉市占率约 3%。

 

 

根据我们的测算,2021 年全球储能锂离子电池主要企业出货量市场份额中,宁德时代市占率 27%,龙头地位稳固,其次分别为 SDI(14%)、LG(12%)、比亚迪(8%)、国轩高科(7%),五家企业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合计份额接近 70%。

 

 

国内企业亿纬锂能、南都电源、鹏辉能源、派能科技等市占率在 3%-5%。根据 CNESA,2021 年鹏辉能源在全球储能电池(不含基站、数据中心备电电池)出货量排名 top10 中国企业中排名第二;另外在国内新增投运装机规模 TOP10 储能技术提供商排名中获得第四。

 

 

2.2. 户用储能:多因素推动海外户储高增,装机迅速起量

 

 

全球户用储能装机量快速增长,5 年新增装机量 CAGR 为 51%。2021年全球户用储能新增装机 4.4GWh,同增 56%,占储能总新增装机量的 20%。

 

 

其中德国为户用储能最大市场,根据 BNEF,2021 年装机量分区域看,欧洲、中东及非洲合计户储装机 2053MWh,同增 74%,其中德国单一大市场装机 1479MWh,同增 45%,占欧中非总体的 72%。我们测算德国户用储能装机量占全球的 25-35%,其次为美国、日本、澳大利亚。

 

 

23 年预计户储格局及盈利水平仍较好,需求翻倍以上增长,鹏辉能源市占率 9%。

 

 

我们预计 22 年户用储能 ATL 及宁德为出货第一,占比 22%,其次为派能科技(14%)、比亚迪(11%)、LG(10%)、鹏辉能源(9%),前五合计占比 66%。

 

 

新进入者虽激进,但客户认证及渠道拓展需要时间,23 年规模仍较小,且相较于龙头品牌、适配性及成本无优势。

 

 

供电可靠性需求+政策支持下高收益率推动户储发展。

 

 

1)海外如美国电网系统老旧,协调能力较弱,常发生停电事件,居民供电稳定性较差,为提升用电稳定性推动户储需求;

 

 

2)海外居民电价以及人均用电量均高于国内,用电成本依旧高昂,而上网电价较低,在政府政策支持给予税收优惠以及资金补贴下户储收益率高企,以德国、美国为例,测算下来收益率分别为 22.55%及 18.9%,高收益短回收期推动户储快速发展。

 

 

全球户用储能累计装机 2025 年预计达 116GW/221GWh,美欧户用储能高速成长。

 

 

我们预计户用储能迎来高增速成长,2022 年全球户用储能新增装机 9.0GW/14.2GWh,同比+216%/+259%。

 

 

我们预计 2025 年全球户用储能累计装机有望达 116GW/221GWh,2021-2025 年 CAGR 达 120%/140%,其中 22 年美国/欧洲户用储能累计装机需求分别为 3.0/15.2GWh,美、欧 2021 年-2025 年 CAGR 分别为 149%、116%。

 

 

考虑到短期需求旺盛,渠道商存在囤货等行为,我们预计 2022/2025 年全球户储出货量为 24.4/195.5GWh,CAGR=100%。其中今年预计欧洲户储出货量需求增长至 10gwh+,明年继续增长至 22gwh。

 

 

2.3. 大型储能:招标井喷式增长,千亿市场现端倪

 

 

2021 年国内储能装机 4.6GWh,产品类型以大型储能为主。中国新增装机为 2.5GW/4.6GWh,分别同比+82.08%/+88.49%,从功率看,中国占全球新增的 25%。

 

 

根据 CESA,2021 年我国集中式新能源+储能、电源侧、电网侧储能占当期电化学储能装机的 96%,大储在我国电化学储能市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
 

 

图18:2010-2021 年中国储能新增装机功率及容量

 

 

图19:2021 年中国电化学储能各应用场景装机占比

 

 

全球储能电芯中国厂商出货领先,宁德时代出货量全球第一。

 

 

根据我们的测算,我们预计 2022-2023 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 125.5/244.6GWh,同增 106%/95%;其中,宁德时代作为最大电芯供应商占据榜首,我们预计宁德时代 2022-2023 年出货 50/100GWh,同增 199%/100%,占比 39.8%/40.9%,龙头地位稳固。

 

 

近两年国内政策方向主要针对发电侧(并网侧)、用户侧、电网侧:

 

 

1)从总纲要而言,2021 年 7 月指出:2025 年要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,装机规模达 3000 万千瓦以上,到 2030 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。2022 年 3 月再次重申“2025 年实现新型储能规模化,2030 年实现市场化”,本次重申删除了具体规模要求,发展不设上限。

 

 

2)提高量与利:发电侧(并网侧)上要求保障性规模之外的按照 15%*4h 的调峰能力,用户侧提出分时电价机制、部分地区拉大峰谷价差到 4:1,电网侧提出储能独立第三方地位,参与电网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等,可期待的容量电价。

 

 

国内政策引导储能大规模发展,预计 25 年我国储能空间达 50.3GW/120.5GWh。

 

 

结合前文发电侧需求测算,同时考虑分布式光伏储能需求与新能源配储及电网测需求,我们测算得到 2022/2023 年国内储能新增容量需求分别为 22/48GWh,同比+77%/+114%;其中,国内大储新增容量需求分别为 12/34GWh,同比+150%/+197%。

 

 

表7:国内储能需求测算

 

 

2.4. 便携式储能:便携式储能春风渐起,国内市场仍处早期

 

 

“技术提升+应用场景广泛”打造便携式储能市场需求。

 

 

便携式储能得益于锂电池技术突破带来的能量密度大幅提升,搭载锂电池的储能产品在保证续航能力的同时能拥有更大的便携性,使得在户外旅行、户外作业、抢险救灾等户外场景下的便捷电力需求能够得到更好满足。

 

 

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及我们测算,2022 年全球便携式储能出货量将达 840.8 万台,对应电池容量需求 5.66GWh,市场规模达 208.1 亿元,预计到 2025 年,全球便携式储能出货量将达 2242 万台,对应电池容量需求 19.84GWh,市场规模达 636.2 亿元,复合增速分别为 39%/52%/45%,增速迅猛。

 

 

从地域分布看,中国是便携式储能的主要生产国,美日为主要消费国。

 

 

作为制造类产品,中国拥有便携式储能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与集群,上下游配套设施完善,在技术、成本、质量等方面具备全球竞争力。因此,便携式的工厂主要分布在中国,占据了 90% 以上的生产量和出货量。

 

 

从销售端来看,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便携式储能的应用市场,主要是由于美国用户的户外出游比例较高,其次是日本,在全球应急领域的应用端占比较高,主要由于日本地震等灾害事故频发,应急电力设备的需求较高。

 

 

前五名格局基本稳定,正浩科技排名第二。

 

 

从企业出货量来看,华宝新能市占率 16.6% 位列第一,其次是正浩科技等,海外企业中 Goal Zero 份额最大,其主要由豪鹏科技和博力威代工。

 

 

从企业营业收入来看,华宝新能占比 21%,前五名排名与出货量口径一致,由于行业进入壁垒较小,中小企业较多,而容量不同的产品价格差异较大,且底部企业小容量产品居多,多以低价竞争的方式进入市场,因此行业前五企业占据 50%左右的市场份额,并且随着头部企业的量价齐升,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,龙头优势明显。

 

 

2.5. 通信备电:通信及数据中心产业需求稳定,锂电占比提升

 

 

5G 基站备用电源需求稳定。2020 年开始全球进入 5G 大规模建设阶段,以中日韩、欧盟、北美为主,各国积极布局相关规划。

 

 

2021 年,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 996 万个,全年净增 65 万个。其中 4G 基站达 590 万个,5G 基站为 142.5 万个,全年新建 5G 基站超 65 万个。5G 属于中高频段,信号传输距离和穿透效果相对减弱,基站建设需要更密集。要达到现有 4G 网络的覆盖水平,5G 基站总数将是 4G 基站的 1.2 至 2 倍我们预计国内至少需 500 万个宏基站(较 4G 基站增长 40%以上),以及千万规模的微基站。我们预计 2022-2023 年,5G 备用电源需求容量分别为 15/13GWh。

 

 

国内数据中心建设提速,国产替代加速。

 

 

据 Synergy Research 的数据显示,截至 2021 年 9 月底,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总数已增至 700 个,相比 2016 年同期增加一倍多。

 

 

我国政府已将数据中心列为七大“新基建“领域之一,同时工信部也将其纳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范畴,促进产业发展提速。

 

 

根据 Gartner 的最新预测,2021 年全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支出预计将达到 2000 亿美元,比 2020 年增长 6%。目前美国是最大市场,约占 40%;中国约占 25%,在我国科技新基建的大趋势下,预计中国占比将持续提升。

 

 

后疫情时代,国内数据中心更多采用国产品牌替代进口,国内电池厂率先恢复生产,也为提高海外数据中心的市场份额增加机遇。

 

 

存量通信后备电源和数据中心电源以铅电为主,新增工业储能锂电占比提升。

 

 

从安全性上来看,铅电比锂电更安全,数据中心对安全性要求最高,更倾向于铅电。

 

 

从占地空间上看,铅酸电池相对较大,运营商、数据中心对空间要求较宽松,因此可以接受铅电,但是现在很多场景下空间不允许,下游客户考虑使用铁锂电池。

 

 

另外,与 4G 基站相比,5G 基站受单站高强度信号辐射范围有限的影响布设更为密集,且功耗更高,需要长寿命、低成本且能量密度更高的电源系统,同时原有电源系统需要扩容升级,锂电化会在部分应用场景中成为趋势。

 

 

2.6. 钠电池:规模化后具备明显成本优势,23 年开启产业化元年

 

 

钠电池规模化后具备明显成本优势,近两年技术进步显著,在储能、低端动力领域应用空间较大。

 

 

锂电池性能优异一直是主导的电池体系,但 21 年中以来碳酸锂价格飙升,锂电池成本大幅提升,给产业链带来压力,从而企业寻求新材料体系进行突破,钠电池因为天然的成本优势而成为首选,大规模量产后成本有望降低至 0.5 元/wh(pack),在碳酸锂达到 10 万元/吨以上时,钠电池相较于磷酸铁锂电池仍具成本优势;同时碳酸钠对应的国内供给充足,供应链更为安全;随着各方在钠电上的研发投入钠电研发进展快速,钠电池技术及材料逐步具备产业化的可能。

 

 

钠离子电池主打电动两轮车、A00 级电动车、储能三大领域,我们预计 25/30 年需求超 100/550GWh。

 

 

钠离子电池具备资源丰富、成本低廉、环境友好、循环寿命长、安全性好等优势,可广泛应用于储能、两轮车及 A00 级电动车,首先取代铅酸电池并逐步实现两轮车、后备/启停电源等领域的无铅化,并在大规模储能需求爆发对磷酸铁锂电池部分替代,我们预计钠离子电池 25 年需求超 100GWh,其中储能/两轮车/A 级车需求 59/15/26GWh,对应正极/负极/电解液/隔膜/铝箔需求 24 万吨/13 万吨/16 万吨/22 亿平 /8.5 万吨。

 

 

3. 公司:储能业务迎来爆发、动力+消费领域稳定增长

 

 

公司储能、数码、动力三大领域布局,抗周期性风险能力强。

 

 

公司 20 余年来专注于锂电池生产制造与研发,发家于消费电子,中途切入动力赛道,现正全力聚焦储能领域,储能+动力+数码三大领域全覆盖,全国多地布局产能工业园,海外销售区域覆盖亚太、欧、澳、非、南亚、北美、南美等,抗周期性风险能力强。

 

 

3.1. 储能:细分方向多点发展,22 年储能营收有望再翻倍

 

 

稳扎稳打,积极布局,储能布局初见曙光。

 

 

公司于 2011 年推出 10/20Ah 磷酸铁锂储能电池,进军储能领域;2012-2018 年间不断扩大产品应用领域,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;2018 年与天合光能成立合资子公司,布局储能,同年正式进入中国铁塔供应商名录;2020 年户储通过欧、澳认证;2021 年公布“351”战略目标(3-5 年营收破百亿),重申在储能市场积极布局的战略,当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二、中国储能电池企业市场份额公司占比排列前五;2022 年与三峡电能、智光电气、电工时代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大储产品获得美国 UL9540A 认证,有助于后续开拓美国市场,上半年储能锂电池总出货量第三名、户用&便携式储能电芯出货量第二名。

 

 

公司储能产品以提供电芯为主,矩阵丰富,适用于户用储能、大型储能、便携式储能及通信储能等场景。

 

 

公司储能产品以外供电芯为主,亦具备系统集成能力,可提供模组、电池簇、集装箱等系统和配套类产品,性能卓越并兼具性价比优势,目前正致力于打造核心单品。

 

 

电芯产品方面,公司户用储能对外提供 50Ah、80Ah、100Ah 电芯,循环寿命在 4000-6000 次;大型储能对外提供 280Ah、150Ah 电芯,循环寿命在 7000-8000 次;便携式储能对外提供三元 18650 圆柱、铁锂 40135 圆柱、铁锂方型铝壳电池等,循环寿命方面,三元 600 次左右,铁锂的循环 2000-3000 次;通信储能对外提供 48100 电芯,循环寿命不低于 1500 次。

 

 

产品矩阵丰富,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。应用场景方面,我们测算 22 年 H1 户用储能业务占比 50%,便携式储能业务占比 20%+,大型储能占比 20%,通信储能占比 10%。随着大型储能迎来爆发,预计公司大型储能业务占比提升,通信储能占比下降,户用储能、便携式储能业务占比稳定。

 

 

商业模式方面,公司由长尾客户转向头部客户,坚持 To B 策略。

 

 

公司电芯定价模式分为现货和期货,现货采取随行就市的定价策略,期货采取与原材料价格联动的定价策略。

 

 

销售战略以 To B 端为主,深度绑定大客户,可有效降低渠道开拓费用。公司客户质量优异且结构不断优化,由长尾客户逐步转向大客户,目前户用储能客户有阳光电源、三晶电气、德业股份、古瑞瓦特、艾罗、阿斯特等,其将电芯装配成系统主要销售至海外(欧美地区);大型储能客户有阳光电源、天合光能、南方电网、三峡电能、电工时代等,将电芯装配成系统主要销售于国内;便携式储能客户有正浩科技、公牛集团等,其中 2020 年正浩科技全球便携式储能市场中占比 6%(出货量口径)、10%(营收口径),均仅次于华宝新能,正浩谋求上市前公司为其独供;通信储能客户有中国移动、中国铁塔等,中标名次靠前,凸显产品竞争力。

 

 

公司持续开拓新的大客户,产品订单充足,电芯供不应求,22 年上半年公司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国内排名 Top3,户用&便携式储能电芯出货量国内排名 Top2。

 

 

获取欧美市场“通行证”,拓宽产品销售渠道,实现“两条腿走路”。

 

 

公司目前主要以通过国内大客户的方式,间接开拓海外市场。但公司也通过欧美产品认证,可在欧美市场直接开拓客户,出货给当地经销商和集成商,实现更好的盈利能力。

 

 

公司 2020 年已获得欧洲、澳洲市场的认证,21 年 100Ah 产品(可用于户储)获美国 UL9540A 认证,22 年 9 月 280Ah 产品(可用于大储)获得美国 UL9540A 认证,我们预计 2023 年公司可通过日本的认证,进而拓宽储能产品的销售渠道。

 

 

公司产品兼有卷绕和叠片工艺,加速布局新技术,持续提升产品性能,走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
 

 

公司目前产品良率达 90%以上,产品性能优异,兼具性价比优势,同时储备长循环寿命平台技术(>10000 次长循环寿命电池),高能量转换效率技术(0.5P 能效≥ 95.5%),铁锂低温技术(-20℃ 0.33C 放电能量>75%),大功率 UPS 平台技术(UPS实现 4-6C 大功率放电)。

 

 

此前公司在铁锂方面推出 50AH 爆款储能单品,目前正加速布局新技术方向,开拓聚阴离子钠离子电池技术(高倍率长寿命,低温性能好,高安全性),全极耳大圆柱技术(低内阻、低温升、高功率、低成本)等。

 

 

钠离子电池打造新增长点,聚阴离子体系产品、层状氧化物体系产品性能优异,亦布局普鲁士蓝体系,增资入股布局硬碳供应商、投资设立钠电正极材料公司。

 

 

1)公司钠离子电池采用磷酸盐体系聚阴离子正极、层状氧化物体系正极与硬碳体系负极,静待上游材料规模化成熟,预计 23 年实现批量量产。同时,公司积极探索普鲁士蓝正极。 钠电池产品性能优异,预计可应用于通信储能、低速电动车、两轮车、电动叉车等领域。

 

 

2)投资布局硬碳负极和聚阴离子体系正极,保障原材料供应同时有望收获性价比优势。

 

 

公司钠离子电池布局较早,规划有序,21 年 10 月,公司投资 1000 万元对成都佰思格增资入股,佰思格为国内优质硬碳供应商之一,产品性能优异,硬碳量产进度领先,可保障公司在后续量产时负极材料供应与成本控制。

 

 

2022 年 9 月投资设立钠电正极材料公司河南鹏纳。目前公司钠电池电芯性能测试结果较为理想,循环次数有望达 6000 次以上,部分客户对产品低温性能关注度较高。

 

 

独创 LTSC 铁锂大圆柱(40135),具备优越低温性能+长循环寿命。

 

 

公司 40135 大圆柱电池采用无极耳结构、磷酸铁锂低温超导(LTSC)和全周期动态均衡技术,LTSC 技术实现四大突破:突破铁锂材料结构、开发高性能电解液、构建正极高速导电网络、创新低阻抗极片结构。

 

 

鹏辉能源运用 LTSC 技术,实现 40135 电池在-20℃低温放电下容量保持率仍高达 91%,同时具备 2000 次以上的循环使用寿命,成为行业翘楚。

 

 

该款电池目前已实现量产,具备超强动力、超长续航、宽温程使用等优异性能,可适用于两轮车、便携储能和户用储能等领域,获得多个头部便携储能和户用储能客户的关注。

 

 

22 年 8 月,鹏辉能源收到公牛集团大圆柱批量采购订单,随着客户配套加速,40135 大圆柱电池将成为鹏辉能源市场开拓的“利器”。

 

 

3.2. 动力:新能源车绑定现有客户,轻型动力持续开拓新客户

 

 

公司动力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轻型动力电池。

 

 

公司动力产品以磷酸铁锂为主,其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主打 A00 级车型,深度绑定上汽通用五菱(装机占比 95%);轻型动力主打两轮车换电,客户包括爱玛、雅迪、铁塔换电、易玛车服等客户。

 

 

主要配套入门级车型,跟随行业增速发展。根据 GGII,公司 2022 年 1-9 月动力电池装机量 0.74GWh,同比增长 50%,行业占比 0.008%,市场份额较小;配套上通五菱近 0.67GWh,占比 87%;其中 9 月动力电池装机量 0.06GWh(全磷酸铁锂),同环比53%/-17%。

 

 

公司深度绑定上汽通用五菱,随原材料价格上涨,A00 级车型短期增速放缓,动力 业务预计稳定增长。

 

 

公司汽车动力电池主要客户为上汽通用五菱,占上通五菱动力电池装机量 12%,份额基本稳定,配套宏光 MINI EV、五菱荣光 N300L 等多款车型,同时积极开拓长安汽车、奇瑞汽车等客户。

 

 

但随着 22 年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,宏光 MINI EV 系列车型价格上调 4000-8000 元不等,相较去年涨幅近 20%,A00 级车型低价优势削减,我们预计短期增速放缓。

 

 

在锂价高位的情况下,A00 级车型对低成本的钠离子电池需求迫切,公司未来有望通过钠离子电池进一步突破市场份额。

 

 

公司动力电池主打性价比优势,但性能与头部电池企业存在差距。

 

 

公司目前所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 pack 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均低于行业头部动力电池公司,但性价比优势高,多应用于 A00 级等低端车,公司亦有推出 NCM 500km 6C 快充黑科技电芯,我们预计公司未来将持续提升产品性能并扩大产品应用场景。

 

 

轻型动力产品主打两轮车换电,下游客户结构优异。

 

 

公司打造全场景两轮车使用的电池系列产品,包括 48V12、48V20、48V24、60V20、72V20、60V30、72V30、60V50、72V50、72V100 等,得到充分市场验证。

 

 

客户丰富合作稳定,包括爱玛、雅迪、铁塔换电、易玛车服、小牛电动车、超威集团、哈啰出行、哈啰换电、易骑换电。

 

 

目前为两轮车换电首选电芯品牌,市场份额位列第一,主要携手铁塔、哈啰等换电龙头推动换电业务,磷酸铁锂软包电池累计出货几十万套,在“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2021-2022 年过渡期磷酸铁锂换电电池产品集中招标项目”和“铁塔能源有限公司 2020 年度换电电池定制化合作头部企业比选项目”位列第一。

 

 

产品具备性价比优势,22 年产能规划 640 万套。

 

 

公司轻型动力产品以磷酸铁锂小软包为主,同时又自主研发锰酸锂复合三元体系(极致性价比,高温循环性能改善),满足电动自行车市场不同客户需求。

 

 

具备小容量加超级快充技术,在整车成本更低的情况下,可实现 4-6C 快充,10-20 分钟充满电。

 

 

独创结构与封装技术,能实现大倍率放电,整车起步快、爬坡能力强,安全性更高,同时相比其他封装方式的电池制造工艺减少 30% 以上,成本更优。

 

 

22 年产能规划 640 万套,同比翻倍以上,23 年产能规划 900 万套,技术迭代推动需求稳步提升。

 

 

3.3. 消费:传统优势业务,保持平稳增长

 

 

老牌消费锂电企业,TWS 电池技术优异,业务预计平稳增长。

 

 

公司在消费类锂电池深耕近 20 年,技术经验丰富,在 3C 数码消费电池领域排名行业 TOP5。其中 TWS 耳机电池业务平稳增长,配套电池主要包括耳机内部的纽扣电池和充电盒内软包电池,产品性能优异,具备高电压快充技术(4.45V/5C 快充,常温 800 周循环保持率 80%),下游客户包括哈曼(JBL 主供)、疯米、小米、PHILIPS、万魔声学、佳禾智能等。

 

 

公司锂原电池业务亦保持平稳增长,并不断开拓新渠道,20 年开拓电子烟电池市场,与麦克韦尔、合元科技等国内外众多电子烟客户均有业务合作。

 

 

进入电动工具巨头 TTI 供应链,获大批量订单。电动工具领域,公司在 2020 年实现大的突破,开始向市场推出高性价比、高安全性能的电动工具电芯,促使公司 2020 年成功进入国际电动工具巨头 TTI 供应链,截至 2021 年 7 月底已获 2 亿元以上大批量订单(18650 型号)。

 

 

3.4. 联动定价传导成本压力,布局上游保障供应链安全

 

 

加码储能产能扩张,充分享受行业爆发红利。

 

 

2021年底,公司电池产能达16.3GWh,其中方形 9.2GWh(储能 5.6GWh,动力 3.6GWh),圆柱 3GWh,软包 2.1GWh,消费类小产品 2GWh。

 

 

伴随珠海 1.5GWh(户储)投产,河南基地扩产,柳州 5.5GWh(户储+大储)产能年底投产,我们预计 22 年底公司产能约 24GWh,其中方形 16-17GWh(户储 10.5GWh,大储 5.5GWh),圆柱类 3.5GWh,软包 2.1GWh,消费类小产品 2GWh。

 

 

23 年 电池产能预计超 40GWh,其中储能超 31-32GWh,同比翻倍,充分享受行业爆发红利。

 

 

Q3 满产满销量利双升,产品结构优化,后续盈利预计维持。

 

 

22 年储能电芯需求火爆,公司满产满销,我们预计 Q3 储能出货 1.5-1.6GWh,动力电池出货 0.3GWh,随着珠海基地产能释放,Q4 预计储能出货环增 25%,全年储能出货 5.5GW(h 其中户储 50%,大储 20%,便携式 21%,工商业备电 9%),动力电池(新能源车)出货 1.5GWh,23 年储能预计出货翻倍,动力预计维持 50%+增长。

 

 

盈利方面,公司 22 年 Q3 毛利率 20.8%,环比提升 2.78pct,净利率 8.56%,环比提升 2.31pct,盈利能力大幅提升,主要系产品结构优化,高毛利率的户储产品销量增加,通信产品亏损订单减少,价格进一步传导。

 

 

虽然 Q4 锂价进一步上探,但随着公司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(大储产品中海外占比提升), 整体规模效应显现,良品率及自动化水平的提升,预计盈利水平可维持。

 

 

积极布局上游材料,保证供应链安全。

 

 

公司积极布局上游材料,与大供应商签署保供协议,如铁锂正极,公司与丰元股份签署协议,2021 年 12 月至 2022 年 12 月向丰原锂能采购磷酸铁锂及镍钴锰酸锂产品;与龙蟠科技孙公司四川锂源等共同设立盈达锂电,一期计划 2 万吨磷酸铁产能。且负极、隔膜、电解液、铜箔供应商皆为各环节龙头企业,奠定公司优质产品性能。

 

 

4. 盈利预测与估值分析

 

 

4.1. 盈利预测

 

 

1)储能业务

 

 

销量:2021 年公司储能电池出货量为 2GWh,储能行业景气度高企,海外户储市场需求火热,公司在手订单饱满。同时,公司产能加速扩张,随着柳州、河南等基地产能释放,22 年底公司储能电池产能有望达 16.3GWh,支撑公司销量维持高速增长,我们预计 22-24 年出货量分别为 5.8/13.0/20.8GWh。

 

 

毛利率:20-21 年毛利率为 20%/18%,虽然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,但公司 2022 年初确立联动定价机制,成本传导顺畅,Q1 已现盈利拐点,随着后续原材料涨幅趋缓及储能业务上量所带来的规模效应,我们预计22-24年毛利率分别为22%/20%/20%。

 

 

2) 动力业务

 

 

汽车动力:公司聚焦 A00 级细分市场,低端车增长持续强劲,市场空间大,且车企逐渐发展二供,公司作为二线动力电池厂商有望稳步提升市场份额,叠加公司积极扩产突破产能瓶颈,我们预计 22 年汽车动力电池业务收入为 14.76 亿元,同增 80%,23 年继续增长 40%至 20.66 亿元。考虑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,低端车对成本敏感性较高,成本传导相对滞后,我们预计 22 年毛利率降至 15%,23-24 年维持该水平。

 

 

轻型动力:公司轻型动力业务营收预计维持稳定,预计 22-24 年营收稳定在 3.45 亿元。考虑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,我们预计 22 年毛利率降至 10%,23-24 年维持该水平。

 

 

3) 消费业务

 

 

消费电池为公司传统优势业务,2021 年在锂电池收入占比中达 37%,预计公司消费电池业务维持 24%左右的稳定增长,22-24 年营收分别为 24.36/30.08/37.15 亿元。考虑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,我们预计 22 年毛利率降至 12%,随着后续原材料价格回落,预计 23-24 年毛利率回升至 13%。

 

 

4) 其他业务

 

 

其他业务主要包含一次电池、电子相关产品等,2020-2021 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39%/31%。预计 22-24 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10%/30%/30%,对应营收实现 5.11/6.65/8.64 亿元。21 年毛利率为 31%,预计 22-24 年受原材料价格影响、营收占比下降、规模效应减弱,降至 28%。

 

 

综合上述业务收入、成本和毛利率假设,我们预计公司 2022-2024 年营收分别为 95.11/167.16/217.54 亿元,同比增速 67%/76%/30%;2022-2024 年毛利率维持于 18%;2022-2024 年归母净利润 6.68/13.42/20.15 亿元,同比增速 266%/101%/50%;预计 2022-2024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1.45/2.91/4.37 元,对应 PE 为 51/26/17x。

 

 

4.2. 估值分析

 

 

考虑储能市场高速增长,公司聚焦储能领域打开成长空间,我们预计 2022-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6.68/13.42/20.15 亿元,同比增长 266%/101%/50%,对应 PE 为 51/26/17x。

 

 

由于亿纬锂能、派能科技、欣旺达皆布局储能业务板块且为二线电池厂商,与鹏辉能源业务结构及行业地位相似,因此我们选择上述三家公司作为可比公司,2023 年行业平均估值水平为 21x。

 

 

考虑到公司钠电池业务放量在即,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,可享受一定估值溢价,我们给予公司 2023 年 35 倍 PE,目标价 101.8 元。

 

 

5. 风险提示

 

 

储能市场景气度不及预期:若储能政策支持力度下降,储能领域投资增速或下滑,致使储能电池需求不及预期,影响公司储能业务的发展。

 

 

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:若电动车销量受到电池价格波动、供应链短缺、疫情反复等不利因素影响而下滑,公司汽车动力电池需求将受到抑制,冲击公司营收和利润。

 

 

原材料价格涨幅超预期: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持续呈上涨趋势,若后续涨价幅度超预期,将一定程度上压缩公司盈利。



【来源:东吴证券】


时间

2024-02-08 16:44


栏目

行业资讯


作者

admin


分享